口气娶了27个二奶,说是仿古制——“二十七世妇”。估计每月一天一个,另外三天休息。哪还有功夫帮老爹写材料?“飞札”一到,他就胡乱应付,有时抱着小姐喝醉了,竟无法动笔。此时太监又在值班室频频催老严快答复,老严无奈,只好自己琢磨着写,有时写好了觉得不对,又把草稿追回来重拟。拟出的稿子,这回是皇帝看不明白了,有时逻辑还前后矛盾。青词也是找人代写的,文采要差得多了。
  皇帝由此老大的不高兴。廉颇老矣,谜都猜不好了。
  随后,又听说严世蕃守孝在家淫乐,这还了得?皇帝对这父子俩就更起了厌恶之心。
  严世蕃对封建礼教禁锢的反弹,成了他们家族悲剧的序幕。
  读《明史》读到这对父子的诸般劣迹,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恶事干得太多的人,清夜扪心,他们的良心安吗?
  也许这是与虎谋皮了,他们从来没有良心。
  但是,他们能够感到安全吗?
  严嵩父子的跋扈,让那些想捞好处的人纷纷跑来攀附,固然是声势浩大。但这些人只为利来,利尽就散伙,根本别指望他们在危难时刻能捍卫主子。相反,严嵩搞的那个“逆我者亡”,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使一些正直的人为了自救、自保而结成了牢固同盟。他们随时在窥伺、在酝酿、在互通信息,寻找着庞然大物上的任何一条缝隙。并且前仆后继,要致严嵩于死命。
  这些人,就是“清流”。
  要在这世上建成乌托邦、人人都成尧舜,固然是妄想。但要想把这世上的“清流”剿灭绝迹、人人都丧了良心不说话,那也同样是妄想!
  在杨继盛“文死谏”之前,已有锦衣卫经历(宪兵队文书)沈炼上疏,极言“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顽之心顽于铁石”,“要贿鬻官”,“贪婪愚鄙”。
  皇帝不听,下诏将沈炼廷杖、谪官。严氏父子仍怀恨在心,几年后,指使党羽寻机陷害,终致沈炼被斩。他的三个儿子,两个被打死,一个被发配边地。
  又有御史(监察官)王宗茂履职才三个月,就不顾身家性命,弹劾严嵩“八大罪”。
  皇帝又不听,将他贬为县宰。严嵩又借机夺去王宗茂父亲的官职,致使其父含愤而死。
  与杨继盛死谏同一年,又有南京监察御史赵锦在云南上疏弹劾严嵩“奸权乱政”,疏文被传诵四方。
  他说:大学士严嵩乃“奸佞之雄”,善于逢迎之巧,买通皇帝您的左右亲信,凡陛下有什么动静,他无不先知,所以做事当然让您老人家无不满意。文武大臣们官职升得快慢、得官还是丢官,全看贿赂多少。有那一帮想攀附他往上爬的家伙,自贬身份,对自己的称呼已经到了“不伦”的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