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过去语,又思严父今世心”他想起父亲,不觉又暖意渐浓。此时在家的父亲是不会安睡的,他在牵挂着他多灾多难的儿子。
人的一生,可以平平淡淡,可以贫穷落魄,可以跌宕坎坷,亦可以位置显赫,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终其一生,不过是一杯灰尘,一片烟云罢了。在大悲大喜的人生里,又有什么能比亲情的牵连更使人刻骨铭心呢!故乡纵然能回,时光已不可倒流,山河或许常在,但亲人却已永别,若干年后,‘故乡’会越来越模糊。他会试着去忘却,因为想象每一次都会令他难过和伤心,那感觉只能带来乡怯,像隐隐的内伤,这深刻而盘踞的情结,早已根深蒂固,纵是一念想起,也只能是遥念慈母这一处孤凄的坟茔。
延佛悟到,今后所要走的路,注定会是一条报恩和还情的路,因为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他能心安理得地面对母亲。母亲的责任,于自己是恩。母亲不但对他有养育之恩,而且更值得人们尊敬的是,她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身残志坚的人,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一个时刻把众生疾苦放在心上的人。四恩(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难报,想到此,延佛不再有离师失母的悲伤,他悟到报众生恩,报国土恩,就是报母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延佛知道,日后即使碰到人世间再艰苦的境地,也丝毫不会动摇自己的志向;即便遇到万千挫折,也不改变自己的信念。他心里很清楚,要把大法王寺变成世人注目的名刹,重现它昔日的金碧辉煌,要走的路还长,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延佛法师为母结茅守孝百天,方圆百里传为佳话。他清楚,勇往直前,方不辜负母亲养育之恩,人间正道是沧桑。延佛清楚他要走的这条曲折而光明的路注定会荆棘丛生。但他相信,强者的前方,永远是天宽路阔的,没有比人再高的山。具有坚强毅力的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踏平坎坷。自信使延佛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登封市各界对延佛法师的孝贤之举有口皆碑,登封市人民政府为表彰延佛法师,在为其树《重建大法王寺碑》中特意笔刻“更遑论孝道在心,慈母仙逝,守墓十旬……。”以扬中华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