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也有关于合作的培养,但是出现的频率很少。从观察过程中发现教师更多注重在班级事务上培养幼儿合作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比较少。教师在班级事务上养幼儿合作是为教师分担事务管理,例如幼儿合作搬床、搬桌子、拖地板等。在其他活动中如语言活动几乎没有培养幼儿合作。
四、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幼儿同伴合作意识的建议策略
1.将合作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幼儿身上;
     教师在培养幼儿合作时,培养的对象比较单一,只固定培养几个幼儿,并且都是集中在能力较强的幼儿身上。一个大班的幼儿人数一般在40人左右,而能力较强,经常帮老师做事的幼儿一般是5~6人。在特殊情况,比如换棉被时则教师会多叫上几个长得壮一点的,不太调皮的幼儿帮忙搬被子,其他的幼儿则在教室休息。剩下的大部分的幼儿是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的,这就剥夺了这些幼儿与其他幼儿平等做事的权利。教师要转变旧有的管理观念,为了方便管理只培养固定的幼儿做固定的事,而应该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同等的机会去尝试做各种事情,有机会与不同的同伴相互合作。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儿童,拓宽视野,看到每一个幼儿。二是要充分发挥对待儿童“五心”之中的“耐心” 。尤其是对待能力低一点的幼儿,要更加有耐心进行指导。
2.老师之间相互合作,树立同伴合作榜样,培养合作意识;
    老师在幼儿园对幼儿充当的角色,即是老师又是妈妈。教师既教给幼儿知识本领,又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影响着幼儿。幼儿会不自觉把教师当成榜样,并且是幼儿模仿的对象。班上的老师多相互合作,幼儿树立同伴合作的榜样,并且合作时及时引导,让幼儿知道当自己完成不了的事可以请自己的同伴合作完成。又或者让幼儿在平时的活动自己观察发现合作的范例事件,不论是老师之间,师幼之间或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耳濡目染之下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榜样法教育正是印证了一句教育名言“言传不如身教”。
3.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在多种教学活动中培养。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教师是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同一领域的内容教学形式几乎一样。幼儿熟悉了这一领域的教学套路后只讲一遍就不再感兴趣。教师要改变和丰富教学形式,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知道什么是孩子喜欢的,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孩子,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对幼儿进行教学一定要动静结合,光坐着一动不动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动得过多幼儿容易兴奋很难收住。所以这非常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