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红楼梦》里“静日玉生香”一句,似乎是只有静静的氛围里,香气才能袅袅地透出来。在海口,有一个地方,我觉得就有这静日的香气。
  国内的各大都市,都有所谓的“学人书店”,也就是书店业里的阳春白雪。从《万象》和《天涯》杂志的销售店名单上,可见一斑。像北京就有“万圣书园”与“国林风”,南京有“先锋书店”,上海有“季风”和“汉源”,卖的都是学术类书籍,基本没有大路货。书的品位自然是限制了购书人的品位,人也就不那么太多,但都是慧眼识珠者。在书架前静静地选、静静地翻,大有淘金者的耐性。
  海口没有什么“学人书店”,赫赫有名的新华书店和创新书店都是大型连锁店,包纳百川。但我知道有一家,骨子里就是“学人书店”。它大隐隐于市,居然是开设在大商场里——“一百”的五楼。书店的名字也与“学人”不大相干,现在叫做“100音像书店”。记得原来没有“音像”二字。早先这店的品级,明确是走高端路线的。1998年前后,我常去。据说店主是海南大学的一位教授。教授办的店,进书的眼光到底是不同。边边角角的罕见好书,他都能收进来,那时我就买到过一本《板桥杂记》。这种书,能在海口买到,几如梦寐。后来也许是迫于形势,改了店名。在商场一角,包装上如果不商业化,最后就只能倒掉,于是强调了“音像”的因素。
  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它还没死,骨子里的高傲仍然在。今天的黄昏,路过时,又去走了走,看见专有一个展台是卖著名学人传记或著作的。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别的书店早断了档,而“100”则赫然有卖。还有胡的另两本,都放在一起。此外还有钱穆的一本,别地方也没见过。翻译作品也有一些,插图本的《哲学的故事》、《文学的故事》、《刑罚的故事》等,在这里是全套,精美得让人爱不释手。好书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叹,怎有精力来逐一地读?只好摩挲一遍再放下。前段时间来此,还曾见有薇依的一本神学著作,在海口为仅见,当时曾暗叹过,店主才是真正的识家。
  在海口,风俗、气候、绿化什么的,都好。只苦恼有些书永远过不了海。在北京、广州已经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些走红的学人书籍,在这里问店员,往往只能看到一脸茫然,甚至还能读出“这老古董在说什么”的意思来,徒唤奈何。久了,也就麻木,能买到什么算什么。叫店员登记订书,也往往迟迟不见动静,就当打了个水漂。
   “100”书店内,其实书还不能算多,对于海口众多的“学人”来说远不能解渴,但聊胜于无,总感觉还有一丝丝杨柳风拂面。这,就是所谓“斯文尚存”吧。
  书店固然要赚钱,要大,要多做小孩子的生意,但是个性化的“学人书店”总要有一家。有了这一家,就好比是跋涉中前方有炊烟一缕,能让你心头温暖。
  流连着,看了很多,只挑了一本,付款时回头看,仅有三两顾客,店堂里很清静。这“100”书店,真是都市里的一个异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