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动作节奏训练。
    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要使幼儿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以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尽快让幼儿的运动神经感受和身体动作达到协调。 

 
二、 在律动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律动是音乐的灵魂,是节奏最好的表现方式,幼儿可通过律动感应节奏的快慢及长短。例如斗牛运动,它是人与公牛之间的一场较量,音乐《西班牙斗牛士》真实地描写了勇士们的激情斗牛。虽然斗牛舞能很好的表现这段音乐,但这种舞蹈较难不适合孩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斗牛游戏来表现音乐,让孩子分别扮演斗牛士和公牛,伴着音乐节奏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斗牛士们举着鲜艳的红布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场了,一会向左走一会向右走显示着自己的威风。突然,公牛们奔了出来,勇士们甩动红布引诱着,牛儿们看见红布特别的兴奋,低着头向他们冲过去,勇士们灵巧的躲过了,最后举起长剑对准公牛一下戳过去,公牛立刻倒下;勇士们又挥舞红布向观众示意自己的胜利,最后拖着牛儿下场。这段表演由于采用游戏的形式,所以幼儿们演的非常投入,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歌曲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在《peepee poopoo》中,讲述的是一只云妖生气之后乱吃东西,结果拉肚子了的一个故事。于是歌曲中非常自然的引出:“肚子不舒服”、“厕所在哪里”等歌词,而之后的情境表演,也细致到要蹲进马桶、冲水……虽然是一些简单的模拟,但都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和再现,非常的生动有趣。从教师第一次呈现儿歌歌词到活动结束,重复的遍数是十分惊人的,一般都在二十次以上,这是一般的活动不敢尝试的。而儿歌的重复同样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示范,幼儿节奏——幼儿儿歌——变换动作——道具运用,整个过程又体现了层层深入的原则。此外该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突破。一般的课堂教学都会避免“大便”等内容,觉得“不雅”,然而正是这样的材料是幼儿十分喜爱,觉得有趣的。孩子们十分愿意一遍一遍的重复模范,也非常的快乐,在开心愉悦的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在音乐游戏中运用肢体演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