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和他的团队靠出国进修、刻苦钻研,反复实验,千方百计自己掌握技术。还有外国早已经垄断了中国盐碱的市场,无论是技术和经济实力,都不是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能够抗衡的。他们用骨气、用智慧,一次次在残酷的角逐中战胜对手。最关键的还有资金,特别是1924年永利费尽周折第一次生产出碱,却是不合格的产品,已经耗尽财力,十年没有拿到红利的股东们,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洁白的合格纯碱产品,他们的事业就是在这种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刚刚起步的中国化学工业造成惨重损失,华北地区沦陷,南京沦陷,范旭东和他的同仁又辗转到四川,致力于化学工业重建,延续中国民族工业那微弱的香火。他们多年呕心沥血建设起的“永久黄”辉煌事业全部被毁,脆弱的民族工业在西南大后方重建,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他们先在自贡办起“久大自贡模范食盐厂”,又历尽艰难困苦,建设碱厂。西南的原料盐,用原来的制碱方法不适应,范旭东和侯德榜先生在美国、香港设立实验室,经过对2000多种样品的500次循环试验,终于成功地创造了新的制碱法。从美国定购的设备运回国内又要费极大的周折,范旭东亲自找美国福特公司购买200辆卡车,坐阵仰光,指挥运输……
  范旭东先生积劳成疾,于1945年10月过早地病逝,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送了挽幛。企业界一代巨星陨落了,然而和范旭东一起创造“永久黄”奇迹的侯德榜、李烛尘、陈调甫等专家和企业家,在1949年以后成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栋梁。他们用毕生心血发展民族工业的精神将永标史册。
  在这里,还要着重记述“永久黄”的团队精神。以笔者的年龄,对这段历史不会有什么直接印象,但是,早在1950年代,“侯氏制碱法”是尽人皆知的;以及作为著名民族工商业家李烛尘名字,却是从小熟知的。读了《范旭东传》后恍然大悟,范旭东、李烛尘、侯德榜都是“久大黄”团队的主要支柱,此外还有陈调甫、孙学悟……。李烛尘1918年东京工业大学化学系毕业,在东京已经得到范旭东创办久大精盐厂的消息,遂乘轮船直奔塘沽,投身范旭东开创的事业;陈调甫1913年东吴大学化学系毕业,经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介绍,1917年结识范旭东,从此一起为制碱工业共同奋斗;侯德榜是192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经陈调甫推荐,应范旭东邀请加盟永利制硷公司的;孙学悟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在开滦煤矿公司任总化学师,经范旭东三顾茅庐式的邀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