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同僚们也称张居正为“江陵”,这是古代人的习惯了。 江陵也在湖北,离秭归并不远,就在长江边上。正是所谓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的好地方。因为东晋时为荆州治所,所以后来又称“荆州城”。这地方离战国时的楚国首都郢也不远,是个出奇才的地方。屈原老先生的活动范围,大约也就在这一带。现属湖北荆州市。 这个迁移到江陵来的张诚,就是张居正的曾祖父。他到这儿入了“民籍”,成了老百姓户口,开始自谋职业。因为生性乐善好施,攒了点儿钱都捐助给弱势群体了,所以一直穷嗖嗖的。 张诚口吃,是个结巴,人送外号“张謇子”。謇子是古语,也就是结巴之意。 张謇子人缘不错,虽然说话期期艾艾,但颇有哲理。江陵人教训子弟的时候,都愿意引用他的话,俨然是个小城的名流了。 日后张居正在回忆曾祖时,还念念不忘其慷慨大度(平生急难振乏),说他老人家经常发愿,愿意自身做一领草垫,让需要的人睡在上面。这个思想,简直有点圣人的意味了。 这个张结巴老先生,又给张居正注入了性格中的另一面,那就是对穷人抱有很大同情心。这个特点,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执政纲领。 张结巴老先生有三个儿子,次子叫张镇。这就是张居正的祖父了。其他兄弟两个,一个经商,是位成功人士;另一个读书,补了县学生,是个秀才。就独独这个张镇,两样都不干,只是放浪。估计是经常参与打架斗殴、啸聚街头的那一伙。偏偏结巴先生就喜欢他,处处都给予回护。 张居正的这个痞子爷爷,又给他传下了几分泼皮性格。在后来,当政坛争斗到白热化时,张居正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 痞子爷爷张镇,倒也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进了江陵的辽王府充当护卫,用现在人的话说,职务是“守门的”。光荣传统又恢复了,不过比远祖关保可差得远,关保是从“香军”那会儿就起了义的,有战功。而张镇护卫,终其一生,也就是一名小小的军卒。因此,张居正后来回忆家史,往往也只谈及远祖关保。 张镇不成器,结巴曾祖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 张镇生子,叫张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这即是张居正的父亲了。结巴曾祖自认为自己一生急公好义,应有好报,也该出个体面的子孙了。 张文明果然没再走武把式的路,一直坚持读书、应试。20岁就补了府学生,也就是在本地通过了初级考试,混了个秀才名份。可是往后,一连七次没通过省里的二级考试“乡试”,总也成不了举人。 成不了举人,就等于不是什么正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