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诗歌主旨基本上在字面就写明了,无需多想,更无须寻味。
  中外很多诗人写过题为《自白》的诗,海涅、高尔基、朱自清、臧克家、席慕容等等。但李少君这首《自白》,伤感惟美,让人过目难忘。
  
  
  活着就是信仰
  
  由大河,把这些都带到了远方/并在远方/传散开来——《河流与村庄》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诗国”,从来就有自己的一整套诗歌观念和价值标准。而李少君则喜欢在诗歌田园里发现一些规律或汲取到一些力量,继而形成自己的一套信念,甚至提出“诗歌乃个人日常宗教”这旗帜鲜明的观点,把诗歌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看来,真正的诗歌写作就是诗人的一种自我抒发、自我升华与自我满足,就是一种日常生活和纪录,写的也是日常生活,你写出来以后,打动和感染了别人,或他人对此有了感应和共鸣,他们也同样获得了满足、享受,达到了他们内心平衡和心灵和谐。这就是中国诗歌最精髓的地方,而这样的作品自然也会在社会流传,而作者的思想也会不断升华,眼界也见得高远。
  作为实践者,李少君先生更重视信仰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注重个人理想在时代的背景下的探索和灵魂的自我升华。
  李少君不只是理论的创立者,他同时也实实在在想着给诗歌给文学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对手机文学平台的倡导,作为海南e拇指平台的创建者之一,李少君为诗歌为文化产业发展竭心尽力,为这个手机文学的诞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懂得感恩
  
  
  李少君在谈及自己人生和家庭时,并不以个人资历做为谈论的核心。“我只是一个人,而不是评论家、编辑、诗人什么的。只不过是某一时间段做过某件事的人。”相反,他更强调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对理想的执著的重要性,同时他也不忘亲朋好友、师长对他的提携。
  李少君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关心青年朋友,不遗余力提携后进,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更多关心和支持,甚至有时不惜慷慨解囊,颇有侠义之风。他的身边围拢了很多的文学青年。他说人生有时得到一两个前辈的指点很重要,他是想把自己对文学对人生的看法和青年朋友经常交流,让他们能更好地发展。这已不单是一种精神上的关心,更是一种道义的表现,是李少君独特的一种符号。

对话李少君

笔者:当年海南什么地方吸引到你,使你决意留在海南?

李少君:海南的自在环境未加修饰的美吸引了我。这使我决意留在海南,建设海南。

笔者:你由海南日报到天涯杂志社时,你的待遇低了,你有没后悔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