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吹出来的泡泡。”由此可见,美术活动题材的选着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更加能发挥出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主动性,幼儿对美术活动更感兴趣。
三、用实物或者图片视频取代范画指导,启发幼儿自主造型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在指南颁布之前的绘画活动中,我和大部分教师一样,大多采用范画指导幼儿绘画,让范画指导走入到了幼儿绘画活动的误区当中,孩子们缺乏了自主表现的能力,绘画作品没有体现出幼儿的情感表达和自主的创造,反倒是突出了老师的绘画风格,教师画出怎样的,孩子就能画出怎么样的,孩子们完全是在被动的接受绘画技巧训练。引导几乎没有任何绘画经验的小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没有范画的情况下,我运用了实物、图片、视频等媒介,给幼儿直接的感知经验,例如:在《好吃的披萨》活动中,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了解什么是披萨?我从网站上下载了跟披萨有关的视频和不同口味的披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披萨的形状?(圆形)、披萨的配料都有哪些?(有肉、青椒、西红柿、香菇等等)以及配料的颜色?(褐色、绿色、红色、橙色、黄色等等)。通过这些观察,孩子们对披萨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运用了自己的感知经验,内化了对披萨的理解,孩子们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披萨圈里,展开自己的想象画出了不同口味的披萨,有的孩子运用了褐色小面积的平涂,画了全牛肉披萨;有的孩子用大小不一的红色圆形,画了西红柿披萨;有的孩子用五颜六色涂满了整个圆形,画了水果蔬菜披萨。在这种没有范画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能真正的表现出自己需要表达的认知和情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尊重幼儿的绘画作品,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面向个体来积极地、具体化的评价
罗恩菲尔德在他的名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认为:“对儿童美术作品施以评价,只是教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和其他生活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可见,评价只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幼儿以及更有效的引导孩子进行绘画创作,而非单纯的评价幼儿作品是否像不像?好不好?幼儿绘画作品能诠释他们对世界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幼儿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幼儿的作品。例如:孩子在绘画《小雨滴》的时候,有的孩子用很多小圆形画成小雨滴;有的孩子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直线画成小雨滴,有的孩子把纸张涂成了黑色和蓝色。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欣赏孩子作品的时候,我会考虑幼儿的作品是否反映他的内心感受,是否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是否有童趣,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丰富,运用线条是否大胆,色彩搭配是否具有美感等等。教师在评价每一幅作品的时候,都要给与幼儿积极的肯定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向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解华.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