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一样,都有共通的毛病——对待副手太苛刻。用个窝囊废吧,嫌碍事;用个精明强干的吧,总感到小子没准儿有野心。人家左右都不是。
早在大明朝成立之前,老朱自称“吴王”的那时候,他就有宰相。那时老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农民做皇帝,知识分子来辅佐,不是正好吗?明代宰相的名称是“丞相”,分左、右两个。明代“尚左”,以左为贵,所以“左丞相”是第一丞相。
大明的第一代丞相,是两位开国功臣: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一文一武,挑选的还是不错的。后来又有汪广洋、胡惟庸相继为相。有明一代,当过宰相的就这么四个人。
可是他们的结局,可就太令人恐惧了。四个人,除了徐达干了两年多就领兵打仗去了、得以善终以外(不过也有人说,是老朱用一只蒸鹅害死了他),其余的三个,都因为“谋反”或受牵连,或被诛、被赐死、被灭门!案子历时数年,株连蔓引,竟陆续杀了三万多人。
这就是国初震动一时的“李善长、胡惟庸案”。实事求是地讲,李善长、胡惟庸都是很有干才的人,政务也不能说处理得不好。但他们越是多谋善断,老朱就越不舒服。
什么都是你们说了算,要我皇帝干什么?你们周围聚集了一批死党,他们怎么不来走我的后门、拍我的马屁?老皇帝跟权臣赌起了气。史载,胡惟庸谋反是有证据的。不过,那都是来自告发者之口,或是同伙在刑讯之下的口供,很难说是真有其事。
追究胡惟庸,并不是老朱先发现了有谋反迹象。而是有谣传说,“从龙”大臣刘伯温因病暴死,是吃了胡惟庸私人医生开的药。根据谣传,就要整一个大臣,这分明就是找碴儿。皇帝一放风出来,人人都知道胡惟庸要倒台了,其中有想撇清的、想立功的、想报仇的,那还不纷纷起来?不弄出谋反的名堂来才怪!
杀胡惟庸之时,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老朱越想越气:丞相还要谋反,要它还做鸟用?于是撤销了这个官职,连同丞相的办公室“中书省”也一并砍掉。
我宁愿不要诸葛丞相为我鞠躬尽瘁,也不想重演曹丞相逼迫我儿孙的悲剧。
我老朱要自己干!
皇帝么,就是要上管天,下管地,中间再管个乱七八糟的……
有人统计过,老朱自从灭了宰相之后,每天自己要看20万字的文件,处理事务423件,等于一天到晚不睡觉、不吃饭,每小时保持阅读8000多字的速度、和处理20件国家大事的频率。
这下老皇帝可吃不消了。
老朱这么苦自己,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我想,古人讲究君权神授,皇帝的权力来之不易,不把它发挥到极致,岂不是亏了?在这方面,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