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18』「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覆推明此章之意。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1』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二十六章
 『1』故至诚无息。
 『2』不息则久,久则征。
 『3』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4』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5』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6』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8』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10』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第二十七章
 『1』大哉圣人之道!
 『2』洋洋乎,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