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 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1],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2],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
[1]「无常心」,有本作「常无心」、「无心」,即无私心。马王堆本「常」为「恒」,「无恒心」亦即不固执一己之心。
[2]「歙」,音「吸」,纳气入内。「歙歙焉」,有灵气运行、并非人意之状。
【翻译】:
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
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
信实的人,以信实待他;不信实的人,也以信实待他,从而结出信实的果子。
圣人在天下,以其气息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婴 孩看待。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1]。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1]从韩非子注。不论生死,人皆有四肢九窍;送生致死,亦以此四肢九窍。联系上句「出生入死」的总概括,以及后面的「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的总结论,此意顺达。有人将「十有三」译为「十分之三」,不和此章深意。
【翻译】: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在他面前,凶 牛不知怎么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1],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1]「德」,有品德、恩德、得著、感德、属性等意。用于大道者,当是恩德。
【翻译】:
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蓄养,化育为物形,得势而成长。
所以万物没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
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贵,在于他不是情动一时、令出一时,乃是自然而然、永恒如此。
所以说,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