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不甘愿地回座。
    教师一直都是固定请幼儿D放口杯和收口放杯,但幼儿D却每次都是在教师点到其名字时才过来放口杯。如果教师忘记请她放口杯,她会主动过来问:“老师要放口杯吗?”得到教师首肯她才放口杯。幼儿E是属于调皮好动的幼儿,教师很少请他帮忙做事,但是他平时很乐意帮老师做事。
类似观察记录事件一、二的活动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教师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教师的培养对象仅限于固定几个幼儿,其目的只是让幼儿协助教师的管理工作。因此,得到培养的幼儿就发展得很好,当老师请到他帮忙时他会主动找小伙伴合作;而没有被教师邀请帮忙的幼儿(尤其是从来没都被邀请过的幼儿)就几乎没有这种相互合作的意识。大班时期的幼儿很爱表现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很多幼儿在老师请某一小朋友做事的时候都争着抢去做,然而老师一句“我没有请你,请回去”却遏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使这些幼儿很少有机会表现自己。教师的“我没有请到你,请你回去”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很高,并且通常都是针对对那些好动、“不听话”的幼儿使用。由此可见,教师并没有如访谈中所说的“在各个环节中都有渗透,让每个幼儿都学习要互相合作。”“让幼儿都学习互相帮助,与人合作。”
2、教师的引导方式及效果
    不同的教师其专业素养、性格特征、教学方法、引导方式等的不同,培养的幼儿合作意识效果也不同。事件三观察于老师丁班中。
观察记录事件三
时间:2013.4.23    地点:大二班   人物:主班老师、幼儿F、H  
事件:塞汗巾
早上第一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喝水如厕后开始出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汗巾老师帮你们塞到背后。”
小朋友都拿出汗巾排队等待。
师:“老师只有一双手,那么多的小朋友老师怎么忙得过来呢?你们可以请小朋友相互帮忙啊,老师看看谁塞得最好。”
第二天早操完后回到教室,天气很热有些幼儿已经满头大汗。教师边分早餐边观察幼儿,并没有任何指示的话。教师发现F的背后塞了汗巾而且塞的很好。
师:“F,你过来,谁帮你塞的汗巾?”
幼儿F:“······”(支支吾吾没有回答,表情有点害怕)
师:“老师在问你谁帮你塞的汗巾,塞的很好老师要表扬他啊。干嘛不回答?”
幼儿F:“是H帮我塞的。”
师:“是H塞的你就说是H塞的就好了,问你干嘛不回答?H很厉害,塞的很好。”
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渗透教育,让幼儿相互帮助塞汗巾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而且还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大班幼儿基本上都能相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