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世俗所染的话,那么,他必会铸成一座世界级的无瑕的丰碑。
  延佛的平淡,是平淡中的慈悲,是平淡中的一种精神。他平淡地传给你,不是空发议论,也不是造作地抒情,而只是把他真实的心平平淡淡地通过一些载体而呈现给世人,让人去感性的回味,理性地思索,然后不自觉中走进他创设的波澜壮阔的精神和纯洁的思想领域。这种平淡厚淳而不虚泛、丰富而不浅薄、朴素又不乏悟,这正是法师所独有的,从朴素中来的丰华,从平淡中来的裕厚,从忠厚中来的幽远。因此,法师的平淡有着深厚的思想和丰富的情结,他从不善掩饰自己的情怀,却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众生的疾苦自然而然地融在一起。
  华夏的山川河岳,孕育了延佛的众生情怀,使他在娑婆世界里专注修持,享受挫折,继而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的追求,并能不断汲取日月及经典精华再把它升华成浩无边际的仁爱和慈悲。以世俗的眼光看,他的行为很不符合出家人普通生活的逻辑常规,正因为如此,法师也就有了一种特殊的信念,唤醒迷惘众生,回归本真,去体验生命的快乐,去关爱人类。
  
  笔者:“敬畏生命必然慈悲,圆满的智者不一定会是无上的济世者。法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延佛大和尚:“向外驰求,不如回光返照。只有一个人确立了修行是为使得众生得益,那才能成为圆满的智者。世界上本无我之存在,不是为了小我,修心才能成就动人的、庄严的,无可比拟的志业。大乘佛法以慈悲心为地,才使万法皆空找到落脚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空而不空”。无我是空,慈悲是不空,虽无我而不断慈悲,故空而不空。当一个人不解空义的时候,人不能如实知道,一切众生和己身有二别,则慈悲是有漏的,不是真慈悲。”
  笔者:“法师,您觉着什么是慈悲呢?”
  大和尚:“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同情或怜悯。“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把众生从苦中救出来,给予真实的快乐才是慈悲。要有“众生缘慈悲”才能进入“法缘慈悲”直至“无缘慈悲”。若没有众生的成就,缘的成就,慈悲的成就,大乘行者是绝对不可能有成就的。”
  笔者:“宽则能容,容则能合,合则能平。是出家人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你怎么看这些?”
  大和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凡事换一个角度去看,总是有其好的一面,就算是不好的事情也总有令人获益的地方。修心当处己超然,待人蔼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