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留给我们太多的想象空间,凡是我们钦佩和敬仰的人的精神都会被我们在心灵的一隅珍藏,不是“溯涸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子,宛在水中央”。不会只是使我们的眼光迟迟不愿收回,而是让我们滋生一种向往。 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种是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超越自然相对应。—切精神上的伟人皆通过信仰提纯或体验而与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有了一种默契,他们的人性都是这种超越的单纯。 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认定了目标百折不挠,他们才能越过生活的壁障,而迈向伟大的精神目标。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延佛的赤子之心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了。 《孟子·尽心上》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任何高贵的出身,都不过纯属偶然,而卑微者通过自身的奋斗创造出奇迹并还原出平凡的自我却是大大的不易,这缘于本性,缘于胸怀,缘于日积月累的涵泓。) 笔者考察嵩山时,时值暮秋,连续几天都是晴朗美丽的天气,好像是在暖暖春天里,蓝天映衬着鲜红的太阳,这样晴朗的天气能使人鸟瞰到登封城和中州大地,雄伟的嵩山青翠欲滴。登封人民深深热爱着嵩山,因为它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引以自豪的自然景观,一个凡而不凡的人就诞生在这里,并为它涂抹上了更加瑰丽的色彩。 笔者:“现在有一种说法,敬天下神不如行一善,法师怎么看?” 延佛大和尚:“既然敬神,那么神是教人为善。五大宗教都以行善为根本,都是讲求奉献的宗教都倡导慈心于物,济世利人,各教虽对此有不同提法,基督教称为‘施于’,伊斯兰教把这种行为称为‘施济’,天主教则称为‘爱德’,佛教和道教称为‘布施’, 虽然说法不同,但目的一致——扶危济困。如果口头上敬神行善,而不付之于行动,那是叶公好龙。” 作者:“佛教因果平等思想教育人们弃恶从善,多做有益于社会公众的事,不做杀盗淫妄等伤天害理的事,尊重生命,众生和睦相处,这样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人人众众善心善根善果报,世世代代多福多寿多吉祥!’” 大和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人之急,为善必昌。为善者心安理得,生理谐和,自然百病不侵。作恶者心怀惊恐,五脏失调,故易病多灾。这个世界需要博爱,在博爱的天空下,必会更加惠风和畅。”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