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彦罢。忠彦屡请外,帝问曾布曰:“忠彦别无事,亦不至奸险。”对曰:“然。”已而章惇言忠彦处置边事多失宜,帝甚骇之。忠彦请不已,乃除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寻移定州。
甲辰,酌献景灵宫,遍诣诸殿,如元丰礼。
戊申,殿中侍御史陈次升言:“绍圣元年敕榜,除已行责降人外,一切不问,议者亦不复言。近者窃见汪浃、李仲等送吏部,与合入差遣,录黄行下,以元祐所献文字得罪。则敕榜所云,殆成虚语,将何以取信天下!伏望宣谕大臣,自今以始,同共遵守。若人才委不可用,所见背理,以今日之罪罪之;既往之咎,置而不问,以彰朝廷忠厚之德。”又言:“臣闻差官编排元祐间臣僚章疏,仍厚赏以购藏匿,采之舆议,实有未安。恭惟陛下即政之初,诏令天下言事,亲政以来,揭榜许其自新,是亦光武安反侧之意。今又考其一言之失,置于有过之地,是前之诏令,适所以误天下也,后之敕榜,又所以诳天下也。命令如此,何以示信于人乎?所有编排章疏指挥,乞行寝罢。”
庚戌,引见蕃官包顺、包诚等,赐赉有差。
诏:“鞫狱非本意所指而蔓求它罪者,论如律。”
壬子,知熙州范纯粹改知邓州。
乙卯,诏户部尚书勿领右曹。
元祐初,司马光乞尚书兼领左、右曹,使周知其数,则利权归一,从之。至是复使侍郎专领,尚书不得与焉。
右正言孙谔言:“知河中府杨畏,在元丰时,其议论皆与朝廷合;及元祐之末,吕大防、苏辙等用事,则尽变其趋而从之。绍圣之初,陛下躬亲总揽,则又欲变其趋而偷合苟容。天下谓之‘杨三变’。”诏落畏职,依旧知河中。后以中书舍人盛陶言,移知虢州。
戊午,诏罢合祭,间因大礼之岁,夏至日躬祭地祗于北郊。
辛酉,辽市牛以给乌古德勒部之贫民。
二月,癸亥,出元丰库缗钱四百万于陕西、河东籴边储。
癸酉,罢富弼配飨神宗庙庭。
癸未,诏封濮安懿王子未王者三人,宗楚为南阳郡王,宗祐为景城郡王,宗汉为东阳郡王。
乙酉,嗣濮王宗绰卒,谥孝靖。
丙戌,诏:“三岁一取旨,遣郎官、御史按察监司职事。”
丁亥,夏人寇义合砦。
是月,诏:“三路保甲依义勇法教试。”
三月,辛卯朔,尚书省火。壬辰,诏以禁中屡火,罢春宴及幸池苑,不御垂拱殿三日。
癸巳,夏人围塞门砦。
丁酉,尚书省火。
戊戌,剑南东川地震。
己亥,封南阳郡王宗楚为嗣濮王。
辛亥,封大宁郡王佖为申王,遂宁郡王佶为端正。
壬子,帝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