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读史到此,一定看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隆庆九相”(隆庆末期,高拱又引进了一个高仪,因年迈多病干得不长,于万历元年死于任上)命多不好,数年的车轮大战,几乎人人都遍体鳞伤。两大派的主帅徐阶、高拱,在朝中是举一发牵动全局的大人物,却都不免身遭重创,先后黯然还乡。
在这锋芒杂错的刀光剑影中,怎么会看不到张居正的影子?
他在前期为徐阶所庇护,避身于事外,倒也可以理解。徐阶倒台后,连累徐家班底接二连三被逐,张居正何以能独善其身?他是徐阶最为青睐的大弟子,与闻嘉隆转型时的国家机密,这事情中外皆知。那么,他是怎样在徐阶去后保全自己的?他与徐氏的渊源,犹如胎记,而能使复出的高拱忽略这一点,容他在新内阁里安安稳稳地做少壮派,其玄奥又在哪里?
我只能说,首先是因为他很幸运,其次是由于他很小心。能在隆庆内阁的行星大碰撞中,躲闪其间而毫发无损的,唯有他一人能做到。
内阁两派,他是唯一与两边都有渊源的人,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他在高拱这一面,也有很深的根基。裕邸旧人这一身份(这要感激徐阶),使他与隆庆、高拱都有了一层只可意会的政治血缘。他既是徐阶物色的接班人,同时又是高拱的亲密朋友,关系之铁,时人甚至用“刎颈之交”来形容。
按常理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属于两个政治营垒,除非是间谍。而张居正,恰恰就具备两个阵营的特别通行证。
属于徐氏,是因人事上的脉络,这在我们中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属于高氏,是因为观念上的契合,这在士大夫阶层中,又是一种物以类聚的癖好。
加之张居正昔日曾为裕王老师,使得他比别人又多了一个保护层。只要不犯大错,不卷入旋涡的中心,起码别人不可能在皇帝面前搬弄得了他的是非。因为隆庆对大臣,一是看得准,二是看准了之后印象就永远不改。
说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出来了,正是他入相前的经历,把他造成了一个极其幸运的左右逢源者。也许,徐阶当年想到了这一点,也许仅仅是徐阶无意为之。总之,在一场又一场的乱仗中,确实是没有一块砖头是专门砸向张居正的。
此外张居正得以自保,也源于他超乎寻常的谨慎。前期在徐阶的授意和卵翼之下,他遵循“不上前线”原则,你们尽管斗,我来坐战壕。战斗中,我只是个沉默的士卒,阵线上的面目很模糊。因此在徐、高之战中,两派均未得罪。
但是,永远沉默也是不行的,时局一旦有变化,关键的时候一定要跨出一步。
在高拱反攻倒算时,他若再模糊就已经不行了,因为已没有了可靠的庇荫。再含含糊糊,就等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