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又称“三教合流”,据说由南北朝时期的道家学者陶宏景最先提出。“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从创始形成的初期,慢慢发展,逐渐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包容的一个整体;
    三教在唐宋时期频频进行宫廷争斗,通过辩论一较高低,然而结果却造就了更多的共同使用的词汇、概念和思维表达方式,经常“借儒者之言,以文佛老之说”,客观上使三教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认同;
    南朝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最后达到“至理归无生”;清雍正皇帝曾颁布圣旨:“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共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 因此他主张三教合一,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缺一不可;
    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佛家高僧憨山大师说自己以三事自勉:“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知此,可以言学矣”;
    道教的全真派主张三教合一,有“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言论,并以《道德经》《心经》和《孝经》作为该教派的必读经典。历史上,许多儒者如韩愈、司马光均反对三教合一,但是“程朱理学”兴起之后,尤其是王阳明一派的“心学”则强化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中国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这些圣地其实都是以本教为主,而三教合流的场所,所以在道教的道观,供奉儒教的圣贤和佛菩萨,佛教寺庙供奉道教的神仙和儒教的圣贤,都是常见的事。所谓三教,其实不论是哪一家,都是从维护社会道德,以幸福稳定为出发点和人生归宿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