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第二章
 『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
 『1』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2』「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1』子路问强。
 『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3』「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4』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5』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十一章
 『1』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2』「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3』「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第十二章
 『1』君子之道,费而隐。
 『2』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3』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4』君子之道,造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