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袁洪量院长在昌江霸王岭雅加酒店报告厅为龙玄辟谷养生体验营学员讲述《问道国学》大家听闻,感到对国学的认知有很大偏见,感觉重新认识了国学。

袁院长从国学概念,国学的渊源演变,到国学的涵义解读到国学分类、国学经典及国学精华,娓娓道来。袁洪量院长讲:“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1848-1908年)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
    袁洪量院长讲:“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孝据学、伦理学及中医学、农学、术学、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因此说国学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
    我们该汲取国学的精华在哪里,袁洪量院长为大家做了梳理:孔子:敦伦尽份。老子:无为。庄子:身安,明理。孟子:忠恕。荀子:蜕、虚、专、静、积、师、友。孙子: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管子:成就他人而成功。韩非子: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鬼谷子:慎用权谋。袁院长讲:中华国学博大精深,滋养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学习国学,就是要学得做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像树一师傅期望我们那样,做个大人,做个有益于这个社会和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人。